2022年3月,在广西梧州,东航MU5735航班坠机现场


a

很久了,我都在避免自己走向刻奇的那一面。首先是不能让自己依靠意义感生存。我不给自己的工作赋上太强的意义感——它也确实无意义。也尽量不在写出一篇稿子,或是完成一个选题之后自我感动,努力把目光向前看,指向下一篇文章。也有很久了,我在社交软件上对种种新发事件沉默着,因为值得评论的东西越来越少。常识无需重复,常识不言自明,而常识在这里失效。
可这种规避也是无意义的。除了自己,以及和我一样必须把一句正常的话扣碎了讲的,说着暗语的人们,不会有人真的理解这些。记者努力和所有人共情,可除了记者自己,没有人和记者共情。光谱这边的朋友,努力去理解这一切形成的脉络,光谱那边,他们把这努力界定为别有用心。
这两年,我和不少朋友聊到过,这个社会接受不了复杂了。似乎从上到下都丧失了好好说话的能力。看看你每天的微信订阅号标题吧。听听地铁车厢里外放出的短视频的配乐吧。感叹号!还是感叹号!定了!官宣了!一锤定音,官方发布,这才是人们所追求的价值。流量至上,人血馒头,这是人们对媒体的最新定义。这种情况当然不是新闻业造成的,也不是新闻业能解决的,这是新闻业无法逃避的时代症结。但如今我甚至觉得,去探讨这种媒体环境的成因,这种努力本身也已无意义。

b

昨天和今天,在梧州,在藤县。我听到了很多句“我们”:

“我们也希望记者把我们的想法传递出去。”
“我们不想给国家添麻烦。”“我们不知道怎么办,希望记者朋友们理解。”“我们要拍一下你们的身份证。”
在网上,看到了很多句“你们”:
“你们为了流量什么都不顾!”“你们没有新闻伦理!”“你们吃人血馒头!”“你们怎么能打扰家属?”


c

我感受到很多情绪,但我无法说出口。我只知道,这趟出差,大概又要无功而返了。

Using Format